其他
【快乐语文】语文,应该让人更美好
1
我喜欢课堂上的恣意挥洒,你来我往,分不出谁是老师,哪个又是学生,比如今天的课,我们摸着文字贴着文本行走。又是《秋天的怀念》,史铁生的这篇文章,我出示过很多次公开课,每次都是授课者“情感饱满的快要溢出来了”,徒儿们却是看起来“无动于衷”,更无从“感同身受”了。我想,问题还是出在教者,出在我身上。
2
对于浸泡在苦难中,却始终微笑着去唱生活歌谣的史铁生,对于《我与地坛》《病隙碎笔》,我有太多的感受,我一直努力地想把这些感受一股脑儿全倒给学生,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:那只是我的感受,而不是孩子们自己的感受。
如何让孩子们透过字里行间去感受文字的力量,去捕捉他们自己的发现是这节课我必须要改变的。
很多老师把学习重点放在了对母亲人物的品析上,这样做不是不可以,但我认为不论什么途径,朗读也好,品析人物形象也好,最终指向应该是把握作者在文中丰富的情感意蕴。
如何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?我把落脚点放在了细节描写。有人说,“史铁生的文字有一种苍凉的况味,是那种从炼狱中发出的不屈呐喊,是穿越苦难在风雨中翱翔的黑色海燕。”借助于语言和细节的品味进而把握作者的情感便是此次《秋天的怀念》的教学思路。3
抛出主问题后,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来。“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,看着窗外的树叶'唰唰啦啦’地飘落。母亲进来了,挡在窗前:'北海的菊花开了,我推着你去看看吧。’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。”“这一句中'挡在窗前’,说明母亲很细心,害怕秋天的落叶引发儿子不好的情绪,所以把落叶挡住了;'憔悴’的脸色说明母亲深受病痛的折磨……应该还有对儿子的担心,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……”“在第一段中,有两个'悄悄地’,第三段又出现了一次,说明母亲理解儿子,理解他需要发泄自己的情绪,可她又担心着儿子,怕儿子想不开,所以不敢走远,一直听着儿子的动静……”“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,忍住哭声说,这一句中打个两个动词'扑’和'抓’写出母亲面对儿子的自暴自弃非常痛心、焦虑,怕儿子真的想不开。”……孩子们的眼睛是犀利的,他们总是善于发现。
4
“母亲喜欢花,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,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。”又一个孩子站起来,“老师,我觉得这个细节描写首先表达的是母亲全身心都在儿子身上,喜欢花的母亲眼里只有病中的儿子,导致花都死掉了,同时我觉得也是在暗示母亲的病,已经病入膏肓,我也想到了《合欢树》,那颗合欢树是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,回来时从路边带回家来的。其实这里我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绽放……”我的可爱的孩子们啊,举一反三,由此及彼,篇篇打通,融合贯通……这不就是我们大语文的魅力吗?自责、愧疚、懊悔、感伤、压抑、沉痛的感情基调通过文字渐渐浮显出来,好在,用孩子们的话说,作者和妹妹明白了要“好好儿活……”,才是对地下母亲最深情的告慰。当有了这种真实的感受后,再来朗读课文,我们的分角色“母子对话”将课堂推向了高潮。品析和朗读其实是一体的,把这两者打通了,语文教学也就容易了。
5
自己发现的终将会留下深深的烙印,我也坚信,作者那种“世界以痛吻我,而我报之以歌”的豁然、达观的宁静,以及对于生命的感悟已经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,假以时日,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、发芽,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那束光。这,也是语文的魅力;语文,应该让人更美好。——2021.9.23夜
往期精选
【守望成长】迎春启程,向阳而行——写给北师常附孩子们的一封信
【周末时光】小城一隅,有一片花海
【人在旅途】我在台湾天气晴(4)——遇见最美的海